大爷最讨厌这样的女人了,以后即使这件事情闹了出来,大爷看在大太太的面子上娶了王姑娘进门儿,也不会宠爱她的。
而算计王姑娘的事儿,可都是詹姨娘做的,与她可没有什么关系。大太太和大爷也不会凭詹姨娘的一面之词就定她的罪!
原本按照王夫人的打算,只想让詹姨娘与王思蘅多多相处,多在王思蘅面前说说李煦的好话,最好能撺掇着王思蘅送些亲手做的点心去李煦的书房里,如此一来,李煦便会知道王思蘅对他的心意了。
但蕙兰却委婉的暗示詹姨娘,倘若只是这样做,恐怕李煦依然不会不顾曹萦的面子,娶王思蘅做平妻的。
毕竟,李煦如今相中的可是曹家的三姑娘曹萦,而且都已经下了聘礼了,怎么可能只因为隐约对王姑娘有几分好感,便决定娶王姑娘进门儿呢?
因此,为了让李煦不得已必须娶了王思蘅,就一定要多做一些事情才行。
只要被王夫人发现王思蘅和李煦同在书房之中,而王思蘅又昏睡不醒,王夫人必定会命李煦将王思蘅娶进门,保全王思蘅的名节。
詹姨娘被蕙兰说动了心思,也觉得蕙兰的话十分有理,这才故意在红糖栗子高里加了蒙汗药,拿给王思蘅吃,打算等她昏睡过去之后,让秦嬷嬷将她背到李煦的书房里去。
她之前已经和大太太提过了,告诉大太太一会儿王姑娘会去大爷的书房送她亲手做的点心给大爷品尝,可王姑娘脸皮薄,若是路上被人瞧见了,怕是会不好意思去。
大太太一听这话,果然十分高兴,对此事乐见其成。如今大太太已经提前把下人们都给支走了,等一会儿就算秦嬷嬷背着王姑娘将她送去大爷的书房,路上也不会有人瞧见的。
詹姨娘听说李煦一会儿就要回府了,便连忙和蕙兰一起将王思蘅放到了秦嬷嬷的背上,让秦嬷嬷抄一条僻静的近路将王思蘅赶紧送到前院李煦的书房里去。
康熙自从上一次微服出巡在吴县亲自旁听知县王国正审了李氏案以后,便觉得微服出巡这个法子极好。
如果他从京城南巡到了江南,仍然像在皇宫里面一样天天身上穿着明黄色龙袍,成日间被太监、侍卫、大臣们环绕在侧,又能够听到几句实话?
如果他想要看到民间百姓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便只能脱下这身儿彰显他皇帝身份的龙袍,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别人不知道他真正身份的情况下,看到真相,听到实话。
康熙这几日又微服在苏州府转了转,去戏园子里听了戏,在酒楼里听人说书,在街边儿的茶铺子里坐在木质长凳上喝了凉茶,在天香楼里尝了几样儿招牌点心。
康熙觉得民间的戏文和说书先生口沫横飞讲的故事虽然有些地方略显粗俗,不如他从前在皇宫里面听的文雅,可也别有风味,正是皇宫里面见不到的民俗。
茶铺子里的凉茶的味道一般,远不如贡茶洞庭碧螺春茶清味正、馥郁醇美。
天香楼的点心虽然名声在外,却比不上王姑娘做的味道合他的口味。
好好地怎么又忽然想起王姑娘来?康熙觉得有些意外,觉得想必是因为吴县知县王国正最近一段日子给他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因此他才会记得王知县时常无意中提起的女儿。